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新益為TPM咨詢公司概述:TPM是設備管理的新模式,它的八大支柱(自主保全、專業保全、全員改善、初期管理、教育訓練、品質保養、事務管理和環境安全)能夠保障其實施的有效性。品質保養作為八大支柱之一,它的基本內容如下文所示。
TPM品質保養
一、TPM品質保養的定義
所謂品質保養是“為了保持有完美的產品品質(100%良品),就要保持設備之完美”為其基本思想,從而開展下列各項活動:
1、以不產生品質不良之產品的設備為目標,來設定零不良之條件,并依時間序列點檢及測定該條件。
2、確認該測定值在標準以內,藉以預防品質之不良。
3、觀察測定值之變動情形,預知發生品質不良之機率,以便事先采取防患對策。
為了防患由于設備及加工條件所引起的品質不良于未然,可將品質保證活動與設備管理活動結合起來,藉以探討品質特性與原材料條件、方法條件及設備精度等之關聯性,以便設定不產生不良之設備條件。
這種條件設定,就是將不良要因明確化,亦即為了生產良品,就應該設定并維持其原材料、加工方法及設備精度等條件,且以自主保養活動與技能教育訓練所培養出對設備專精的操作人員為基礎,進而謀求對所設定之條件進行維持管理,以實現零不良之目標。
二、TPM品質保養的目的和要點
1、向源頭要質量
(1)通過對設備和產品的初期管理,堵住生產不良品的源頭。
(2)通過對供應商進行源流保證管理和培訓,以及有效的監督和評價,堵住原材料不良的源頭。
(3)通過對員工有效的作業培訓和入廠先期教育,堵住員工誤操作導致不良的源頭。
(4)通過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堵住因誤管理產生不良的源頭。
2、向過程要質量
(1)通過對設備的自主保全、專業保全活動不斷提高設備的使用性能,使設備長期保持初始狀態。使設備生命周期中不牛產不合格的產品。
(2)對產品原材料的供應商定期開展培訓和評分活動,向供應商傳達企業不產生不良的質量目標,針對關鍵部件的供應商可由企業采購部聯系培訓部門,選派人員到廠為供應商提供免費的培訓,以確保原材料到廠后不發生不良現象。目前部分日資企業已專門設立源流保證部門來管理供應商原材料的質量保證能力。
(3)新員工剛入廠,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企業因為生產的需要卻不可能讓員工長時間地學習,企業需要員工越快上手越好,這樣在員工上崗初期的一段時間內最容易生產不良晶。
為了管控這一過程,可采用質量標準OPL化的方式,將制作工序的質量要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在每一個具體的工作現場揭示出來,達到制作流程目視化,這樣即使是新員工也能立即上手工作,保證生產過程不生產不良品。
3、向管理要質量
通過人才育成、培訓現場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技能,使管理者能正確地執行企業的質量管理要求,通過全員改善提案制度促進和培養員工在質量改善方面的能力和參與公司質量管理熱情,達到全員參與質量保全的目的。
同時企業要不斷吸收和引進世界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體系。從不同的行業學習有特點的質量手法,并向全員進行培訓,使員工能正確領悟和嚴格執行最新的企業質量管理標準,培養員工不斷創新的精神。
三、TPM品質保養前提條件
徹底排除強制劣化,而保持只有對自然劣化所進行之“安定的設備狀態”。從管理者到操作人員對設備具有專精為其前提條件,且必須滿足下列四項條件:
1、 實施排除強制劣化:在設備具有強制劣化的狀態下,即使要管理設備精度也會受所構成零件壽命變短,且很難進行點檢。
因此,必須透過自主保養活動,徹底推行排除強制劣化,并減少零組件之壽命不均勻,并追求壽命之延長,才易進行品質保養。
2、 培養對設備專精的人才:管理者理應要使操作者對本身的設備很了解,同時也要使他們具備維持管理之能力;換言之,為了要實現“零不良”必須維持“人、機系統”的平衡狀態來從事生產活動。
因此,必須培育具有能及早發現“似乎會產生不良”之異常原因及能迅速對該異常采取正確措施之操作人員。為了使生產部門的操作人員能對設備具有專精,實施自主保養、個別改善、PM分析研習會及技能訓練就變得很重要了。
3、設備“零故障”運動:在推行品質保養上極為重要的是要將設備停止型故障及機能降低型故障減少到“零”,尤其是要將品質與設備(設位、零件)條件之關聯明確化,并能開發與應用診斷技術,期能以此診斷技術判斷其劣化之條件。
4、新產品或新設備之MP設計:從產品設計或設備設計階段,就必須建立起不會產生不良產品或設備之制造體制。
TPM八大支柱中,專業保全是確保設備故障為零,初期管理是對新制品新設備的源頭對策,人才育成是為了培養能正確執行和不斷創新的專家性員工,這一切都為實現生產不良為零的品質保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