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這幾年,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熱潮席卷全國,一時間“人工智能”、“機器換人”、“去人化”都成為了中國企業給予工業4.0的標簽。“智慧物流”作為工業4.0的主題之一,各物流行業巨頭紛紛投入這個新風口,無人倉庫、無人車、倉儲機器人等無人業態及技術紛紛登上物流倉儲舞臺。
工業4.0 ≠ 無人化
以AI、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的各類無人化技術及模式的涌現,使得物流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倉儲到運輸再到配送,每一個環節都出現無人化的身影。這也讓很多物流企業還沒來得及理解工業4.0,就迷失在無人化的漩渦中,認為工業4.0就是無人化生產,而實際上工業4.0并不等同于無人化。
無人化很容易理解,從字面上看就是去掉人,工廠中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事項現在由機器代替,更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業務。工業4.0則是個龐大的概念,它是由德國人提出,是工業或者說制造業發展革新的新形勢,即未來工業發展要與互聯網緊密結合。
工業4.0智能化
工業1.0:機械化,以蒸汽機為標志,蒸汽動力驅動機器取代人力。
工業2.0:電氣化,以電力應用為標志,電力驅動機器取代蒸汽動力,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工業3.0:自動化,以PLC和PC應用為標志,電力驅動,機器接管人大部分體力勞動以及小部分腦力勞動。
工業4.0是工業3.0的升級,是智能化,由信息物理系統引發,數據將是能源,物理實體與虛擬網絡相結合,即機電一體化與信息化融合,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形成有效的網絡,信息共享和交流,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工業2.0(電氣化)、3.0(自動化)最大特點是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生產,工業4.0則更關注靈活性、敏捷性、個性化和用戶友好。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工業4.0簡單來說就是將機電一體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智能化,這種智能化又可分為有人智能和無人智能,無人化只是智能化的一部分,無人化物流作為智慧物流的重要應用,只是工業4.0概念的一種體現,所以說工業4.0并不等同于無人化。
智慧物流落地關鍵點:
強調效益,而非“無人化”
TBL華清科盛主張企業在貫徹落實工業4.0理念時,不盲目追求“無人化”,更應著眼于自身核心需求,從解決痛點角度出發選擇效益最大化的解決方案。
其實,目前市場上的無人化工廠,更多適用于流程標準化的傳統行業,例如家電、汽車等,并且費用高昂,而在制造領域中更多的行業具有靈活性及精密性的特征,這就導致大部分企業很難在現階段實現完全的“無人化”。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物流行業,無人化倉儲更適用于標準化物件以及整進整出的場景,同時它具有效能上限,業務波峰波谷時期很難靈活調節,對于柔性化要求高的倉庫并不適用。另外在某些場景中,用機器代替人并不是最優選擇,例如物流搬運、揀選、拆包裝等,人工在這些環節的操作效率遠高于機器。
“工業4.0之父”沃爾夫岡·瓦爾斯特也說過:“很多人對工業4.0可能有誤解,認為它就是無人化生產,這實際上并不是真實的情況。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我們要實現的并不是無人的生產,而是組合性的生產。”也就是說目前工業4.0、智慧物流的發展,不是追求完全的無人化,排除人工,而是仍將人工作為重要因素納入考慮,人機協調,效益最大化才是最終追求。
精益生產咨詢公司寄語:如今,智慧物流每一個環節,都被無人化和自動化掀起變革。風云變幻之際,企業更需要擦亮雙眼,不被各類新鮮的概念及高大上的場景繞暈,而是著眼于自身需求,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實現效益最大化。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