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新益為6S培訓公司概述: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發電企業推進6S科學管理方法。企業引進6S模式,建立標準,循序漸進,引入日常,持續改進,不斷加強發電企業現場管理,推進了企業的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6S培訓
一、6S現場管理方法介紹
6S現場管理方法最早應用于日本企業。由于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的日語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所以最早簡稱為S。中國企業在引入這種管理模式時,就增加了安全性,所以稱之為6S現場管理方法。
6S管理-整理(SEIRI)是區分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除了要在工作現場使用的物品外,所有不需要的物品都會被移除。
6S管理-整頓(SEITON)就是將需要使用的物品按照取用方便的原則進行調整,擺放整齊,數量清晰,標簽清晰,使用后恢復原位。
6S管理-清掃((SEIS0)是清除學習、工作和生活場所的污垢。
6S管理-清潔(SEIKETSU)是對整理、整頓、清掃進行綜合整理,形成常態化。
6S管理-素養(SHITSUKE)就是嚴格遵守紀律和標準,養成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形成統一的團隊精神。
6S管理-安全(SECURITY)是重視對全體員工的安全教育,始終具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它們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時刻注意安全,永遠不要忘記安全,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安全問題從來都不是小事。
整理、整頓,清掃是具體內容;清潔是指以上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結果得到落實和維護;素養是指培養每個員工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事有章可循。6S相輔相成,相互關聯。制定6S容易,但長期維護,必須靠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一點是,安全是根本,必須尊重生命,必須杜絕違規行為。
目前,我國大型企業已經實施了該管理法,有力地促進了管理模式的精細化。將6S引入發電企業勢在必行。
二、引入6S模式,加強現場發電企業管理。
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電企業需要推廣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6S管理可以說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它是由公司自身的改進要求決定的一種系統管理工具,它與其他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發電行業廣泛引入6S管理理念。
1、建立標準,嚴格管理
我在學習推廣6S管理基于此,發電企業首先根據企業實際工作特點制定了《發電6S現場管理規范》,使6S工作有章可循。企業應制定詳細的6S管理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并授權該組織機構的管理權限,確定管理目標、責任范圍、管理標準、考核辦法,使6S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形成常態化的長期管理。
2、整理開始,循序漸進
科學管理,從減法做起。電力企業的現場分揀工作,首先要對項目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項目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類,然后進行合并。第一步,將現場物品分為有用和無用兩類。無用的物品會立即從現場移除。對工作場所,如辦公室、車間、發電、變電、配電、檢修、維修、服務、物流倉儲等工作場所,劃定物品擺放位置,進行場所管理。經過6S整理,某發電公司清理各類工具柜260個,盤活設備工具1800余件,騰空貨架140余套,恢復有效使用面積2000多平方米。現在所有的設備和工具都放置在固定位置,用過的廢物及時清理。員工普遍感到眼睛清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出錯率明顯降低。
3、形成正常狀態,人人自覺
為了實現6S管理的常態化,必須將6S管理引入到每一個工作場所。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安排6S知識培訓與實施,組織員工認真學習6S管理標準,充分了解6S管理工作標準的內容,使全體員工掌握6S管理工作方法和要求,真正參與6S管理。標準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約束員工自身的工作行為,使6S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4、注重細節,持續改進
發電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并下發了《6S管理行動計劃》,細化了治理方案,明確了責任單位、責任人、時間節點。6S管理從生產現場開始,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測量物品和工具的定位,再考慮法蘭安裝高度、平臺設置、現場亮度和顏色配置等,靈活適用于各個環節發電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其內涵是通過整合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優化管理流程,去除冗余環節,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良好的習慣取決于規范。近年來,發電企業借鑒現代企業先進管理理念,推行新的6S管理模式,初步實現了生產現場標準化、管理工作常態化、項目分類、辦公室重組。空間,以及所有員工的禮儀。安全保障制度化,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
引進6S如何加強發電企業現場管理?以上就是新益為6S咨詢公司的相關介紹,做好企業的6S管理工作就是為精益生產管理活動打下基礎,讓精益生產管理在企業中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前提。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