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新益為6S咨詢公司概述:6S管理是由5S管理衍生而來,它是一種工作思維、也是一種工作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現場管理方法,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了發電企業中。通過長期對發電企業的輔導,我們總結出了發電企業6S管理的實戰經驗。
發電企業6S管理
目前,發電企業主要沿用舊電力體制下的傳統管理,后經過實踐創新出各種管理模式、體系很多,加之上級單位階段性的管理要求,諸如安建環體系建設、生產運營診斷、點檢定修、安全本質性企業創建、創一流等等,都有很大的實用性,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優越性。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和電力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的影響,發電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也亟待推進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從發電廠推行6S的管理實效來看,6S管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6S管理是一種體系型管理工具,是企業自身的管理要求決定的,和其它的管理要求不發生沖突,并且有利于促進其他管理要求的實施,所以發電企業有必要推行實施6S管理。企業可參照下面的實戰經驗制定6S管理推行計劃。
一、6S管理的本質內涵就是以人為本,人造環境、環境育人
我們在就職電廠準備推行6S管理之初,對電廠內部和其他電廠進行了大量調研工作。有意見認為:“6S管理是錦上添花,不能創造效益,不是企業的主業,6S管理就是刷油漆、打掃衛生,是花架子和形象工程”。在具體實施之后發現,6S管理開始于生產現場,從人體工效的角度來衡量物品、工具定置,進而考量法蘭安裝高度、平臺設置、現場亮度和色彩配置等。它靈活運用到發電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所體現出的內涵是通過對企業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優化管理流程,清除冗余環節,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及效益。推行6S管理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必須“全員參與,自己動手”,強調員工的參與度和貢獻度,讓員工作為項目的實際推進者和項目結果的受益者,歷經初始時的艱難和初見效果后的喜悅,員工在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和著力點。所以,推行6S管理不是搞“花架子”,6S管理是有著科學內涵的管理體系,必須要認清6S管理的本質內涵。
二、6S管理需要常態化、持之以恒的堅持
6S管理全面推進后,的確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改變,但現場是動態的、發展的,后續持續工作不到位,就會很快滑坡,甚至比以前更差,給員工一種“6S管理就是一陣風”、是“短期行為”等感覺,那樣就與6S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員工及企業的素養背道而馳了。
任何工作,光憑一時的熱情,只能取得一時的成效;任何工作,不能淺嘗即止,持續改善才是最好的鞏固和提升。推行任何一樣新的管理工作,初期難,但管理成果的保持提高更難,何況在上級單位或者行政手段放松后,沒有好的體制機制的保證,很多管理成果往往都不能保持和發揚。我們身邊的電力企業中不乏有很多例子,比如“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檔案達標管理、現場設施標準化”等工作,不少企業存在“推進初期轟轟烈烈,初見效果后開始放松,達到要求后流于形式甚至無人問津”的現象。
我們管理人員要認識到企業管理工作都是一項有始無終、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管理者除了要堅定施行決心堅定信心外,建立持續改善的管控機制也是關鍵所在。半途而廢或者三分鐘熱情的工作,除了費錢費力之外,更嚴重的是會讓職工喪失對企業的信任和忠誠。推行6S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讓員工從不理解到理解,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再到創新改進、靈活運用,需要經歷一定的、長期堅持的、從形式到文化轉變的過程,是一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
三、推行好6S管理必須落實為管理責任
企業管理者要始終做好表率,要始終踐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光要看領導怎么說,還要看領導怎么做。推行6S管理工作,做好領導、組織、策劃是關鍵。企業管理不給予各級人員充分的支持、放權、信任、尊重,各級管理人員不親力親為、不俯下身體干事業,6S管理工作勢必達不到預期。只有領導重視,支持、信任并且親力親為參與到工作過程中才能很好推動工作的深入開展。企業領導是否真正把6S管理當成推動整體工作的抓手、是否有推行6S管理工作的信心,是否有堅持推行的決心和恒心是6S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
企業管理是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各種各樣的管理手段、方法、工具,其目的都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6S管理是其中的一種基礎管理工具,它與班組建設、安全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日常管理等都息息相關,6S管理強調的重點就是基礎工作,企業管理者應根據企業實際擇機進行選擇和決策。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